家長團體認為此研究成果接近現實狀況,但籲頂大別為了提升指考排名而縮減名額。大學主管則說,大考成績好,不代表入學後表現優。大學教務處執行的統計顯示,學測生入學後的表現比指考生佳,才提高學測名額,但也不會一直提高。
交通大學統計研究所教授王維菁等三人,去年在中國統計學報期刊發表論文「評估大學不同入學管道之統計模型」。他們發現,當甄選入學名額提高到九成,志願序屬前段的校系,以指考成績入學者成績比學測成績優秀。主因是學測和面試的變數大,讓頂尖校系漏失考試成績好的學生。此外,如果可選填志願數增加,入學考生的學測成績也較好。
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指出,頂尖校系留給指考的名額愈少,指考錄取生的成績愈高、排名愈前面,這個研究符合大家的觀察。指考較公平,公正,此舉是剝奪考生公平入學的機會。
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也說,降低指考名額,無非為提高排名,「司馬昭之心」,大家心裡有數。但他表示指考生只是學業成績較好,不見得有興趣,後續表現仍要追蹤。
交通大學教務處綜合組組長張漢卿說,交大每年追蹤學生狀況,一直是繁星生入學後表現最好,其次是申請入學,最後才是指考。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說,清大也是學測生入學後的表現最好,這和學測、指考的選填志願數有關。學測可選填志願數比指考少很多,近來數據顯示,個人申請有八成以上的考生錄取心中第一志願,因擇己所愛而表現較佳。
不過,中央、清大、交大都不打算持續調降指考名額,未來幾年仍維持三成。中央大學招生組組長周弘偉說,中央今年的指考名額約占二成七,未來頂多降至二成五,就不會再減少。校內人文社會領域學測生明顯較優秀,但理工科系指考生不見得表現差,每個管道都要維持一定比率。戴念華也說,清大會持續觀察學測和指考生的差別,指考生若不是全盤皆輸,就不會調降指考名額。
此研究設計一統計模型,假設全國共八十個系,每系有一百個名額,且包含考生人數、學測與指考比率等可調控項目。研究者在模型中依序模擬學測和指考鑑別度、選填志願範圍擴大或縮小等台灣考試會發生的狀況,模擬一百次後得出結論。
Comments